“气”决定你的命运,一定要看看!
《格言联璧》中说:“律己宜带秋气,处世须带春风。”
对待自己要像秋气一样严厉,与人相处要像春风般和煦。
如果反过来的话,这个人的待人处事就可想而知是多么糟糕,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“气”决定了人的命运,人一定要注意摒弃三气,养好三气,才能过好这一生。
一、收起戾气养正气
《菜根谭》有言:“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,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。”
脾气暴躁易怒的人,心胸狭窄,睚眦必报,他们的人生道路注定不会顺风顺水。
秦朝末年,群雄逐鹿,楚霸王项羽是其中的佼佼者,他出身豪门世家,自身武功盖世,可谓拿得一手好牌,但因为项羽本性多疑戾气太重,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巨鹿之战,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击败章邯,章邯走投无路,带着二十多万人投降。
一天晚上,项羽的手下听到归降的秦军士兵议论纷纷,有人说:“咱们归降不知道是不是好事?如果成功了还则罢了,如果不成功,我们的家人都要被处斩啊!”
对于自己未来有猜测本是人之常情,但项羽听到以后固执地认为秦军要反叛,于是命令手下把这二十万人全部活埋了。
为了一句道听途说的话就杀了这么多降兵,这以后谁还肯投降,项羽的嗜杀,让手下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,以至于军心离散,战斗力明显下降。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。
达尔文说:“脾气暴躁是人类卑劣的天性之一,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。”
脾气爆,戾气重,遇事便不会冷静处理,往往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有理不在声高,歇斯底里,不利于事情的解决,有时候心平气和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
收起戾气,控制自己的脾气,多修养德行,养心中的正气,来避免偏激,收起自己的爆脾气,让自己一身正气,才是人处事最明智的选择。
二、丢掉小气养大气
老话说得好:“一根针眼穿不过,两寸鸡肠堵九分。”
人的心大起来,可以胸怀若谷,小起来比针尖还要小。
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,有一次他宴请文武百官,席间他让许姬给百官敬酒。
突然一阵怪风吹来,把大厅上的蜡烛全都吹灭了,宴席上顿时漆黑一片,就在这个空当,有人乘机摸了许姬一把。
许姬大惊,顺势揪下了那个人帽子上系的缨络,许姬将缨络握在手中,连忙来到楚庄王面前告状。
此时,宫人正在重新点灯,楚王连忙拦住说:“不要点灯,大家就这样黑着灯喝吧,现在,请各位把帽子上的缨络都摘下来,咱们绝缨痛饮!”
臣都把帽带拉断,然后才叫人把火点上,酒宴重新开始,庄王照样谈笑风生,始终没有追查那个冒犯宠姬的人。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,席后,许姬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。
庄王笑着说:“人主群臣尽情欢乐,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情有可原,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,将会使爱国将土感到心寒,人民不再会为楚国尽力。”
事后,那位将军后悔不已,为了感谢楚庄王的不杀之恩,在战场上更加的勇猛,为楚庄王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。
薛渲说:“唯宽可以容人,唯厚可以载物。”
对待别人要宽容,要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万物。
小肚鸡肠的人遇事斤斤计较,爱占小便宜,一次两次别人还能容忍,久而久之,人们就会嗤之以鼻,敬而远之。
小气之人,成不了大事,成大事者,都是大气之人,他们从来不和人争长短,论输赢。
因为他们知道,一个人要想成功,拼得是实力,更是人脉,他们深深懂得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,朋友多了,人气足了,成功就水到渠成了。
三、摈除傲气养和气
王阳明说:“人生大病,只是一‘傲’字。”
人不可有傲气,一傲,便会让自己的人生面临巨大的损失。
马谡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名将军,此人熟读兵书战册,和人谈论排兵布阵,滔滔不绝,没有谁能辩论过他,丞相诸葛亮对他都刮目相看。
马谡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,认为自己才是蜀国第一大将军,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,出门挺着肚子,见人爱答不理,傲气十足。
诸葛亮出岐山,要派一个得力干将去守街亭,他想到了马谡,马谡得到任命后得意洋洋,忘乎所以。
到了街亭,他把人马埋伏在了山上,同行的王平提出异议,然而马谡以为王平只是个平庸之辈,对他嗤之以鼻,不听王平的规劝。
结果街亭失守,马谡也落得个被处斩的悲惨下场。
徐悲鸿说:“人不能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。”
铮铮傲骨是做人的根本,但傲气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太傲气的人往往自以为是,听不进别人的意见,到最后哑巴吃黄连,有口说不出。
要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,只有集思广益才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应该悟透一个道理:成功与个人能力有关,与个人修养更是密不可分,少一些傲气才能成就一团和气。
很喜欢王阳明的一句话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
冲破内心的屏障,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地辉煌,收起戾气,在和风细雨中温暖人的心田,才能一身正气,丢掉小气,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,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气。
摈除傲气,不傲才以骄人,才能到哪都一团和气,人生不易,愿每一位中年人,都能在往后余生过得扬眉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