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》四训,悟透一条,佑子半生!
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: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。”
一个家庭的家训家风,不仅影响着后代成绩的高低,也决定着家族命运的兴衰。
回顾《三国》,不难发现,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,那些千古流传的人物,不但展示着自己的处世哲学,更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后人。
“志平天下,德传子孙。”
这并不是一句空话,在那些帝王名将,在勇武智慧的外衣下,亦藏着一份舔犊之情。
一、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——诸葛亮
在诸葛亮诸多家书中,最为知名的便是《诫子书》。
这封家书是诸葛亮于临终之际,写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。
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,也是中国人极为推崇的一句座右铭。
诸葛瞻年少聪慧,聪明伶俐,甚讨诸葛亮欢心,可欢喜之余,诸葛亮也曾担心,他曾与人说道:“嫌其早成,恐不为正器耳。”
年少成名,未必是好事,太锋芒毕露,难免自我膨胀,大器难成。
所以诸葛亮告诉他的孩子:“静以修身。”
一个静,看似简单,却是一个人处事的根本,心不静,是思乱;神不清,则欲来,一个人若不能静下心来,便会被周围的欲望所干扰,从而步入歧途。
《菜根谭》有云:“每临大事有静气。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这种静气,并不是天生的,一是靠修身,二是修心,人生在世,无常即寻常,若无法从喧闹中跳脱出来,不妨增强本事提升自信,以底气撑起勇气;通过砥砺思想剔除杂念,以正气涵养静气。
先安静下来,让自己心平气静,才能不被欲望诱导,才能抵御世间诱惑。
所以,无论做什么,都保持一份淡定和从容,从而在今后,不慌不忙的找到未来的路。
二、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——刘备
夷陵之战后,刘备郁结生病,在白帝城托孤。
他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写到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
刘备一生,最看重的便是德行,善恶忠义在他心中,远大于利益得失,他想告诉自己的孩子,善恶无大小,德行始为一。
万里长城,始于垒土;千里长堤,溃于蚁穴,教育的第一要务,便是培养孩子的是非观,善恶观。
看过这么一个故事。
退潮后,沙滩上留下了许多小鱼,贝壳,人们都在赶海,有个小孩却忙着捡起它们,扔回大海。
有人问他在干嘛?他说在救这些小鱼,人们听后哈哈大笑,笑话着这个孩子的天真。
有人逗他:“这儿有这么多,你救得过来吗?你看除了你,谁在乎这些啊。”
小孩倔强地指着水坑里的小鱼,贝壳道:“它们在乎!”
对生命的敬畏,对世间的怜悯,正是人们对面这个世界的初心。
《易经》有言:“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”
明辨是非,才能克己律行,所以即便是小事,也要行善远恶,只有这样,才能让孩子守好本心,秉性而行。
三、败而不伤,败而不耻。——司马懿
世人皆称司马懿为“冢虎”,形容他如猛虎一般,隐藏暗处,伺机而动,从微末小吏到托孤重臣,从隐忍卑下到权侵朝野。
他以“诚”赢得曹操信任,以“忠”使得曹丕重用;又用“忍”胜过了诸葛,靠“装”骗过了曹爽。然后,以“进”为法,赢得天下,之所以他能笑到了最后,不仅因为他晓智慧,懂权谋,更为关键的是他不服输的精神。
诸葛亮北伐时,司马懿奉命出征,一次在与诸葛亮对阵时,大败而归。
魏军众将士都十分不满,明明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,居然还输给了诸葛亮,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坐不住了,一起去司马懿帐内抱怨。
是没想到司马懿倒是非常淡然,他对儿子说道:“凡是一心想赢的人,都赢不到最后。打仗,先要学的是善败,败而不耻,败而不伤,才真的能笑到最后。”
每个人的成长,都会面对无数的挫折与失败,有人将失败视为洪水猛兽,有人却将挫折变为登顶的阶梯。
而这其中的真关键,便是能否练就一颗强大的心,继而知耻后勇。
成长是经历的叠加,更是自我的重塑,一味屈从、得过且过的人生,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软弱。
人生在世,可退,但不过退过底线;能败,却不要轻易服输,懂得胜败,学会忍耐,厚积簿发,才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最大能力。
四、无传不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闻人之过,耳可得受,口不得宣。——羊祜
羊祜生于三国末年,后成为西晋重臣,官至征南大将军、荆州都督,他一生仁民爱物,德冠四海,被世人称为“羊公”。
他在《训子书》写道:“无传不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闻人之过,耳可得受,口不得宣。”
他告诉孩子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,以免蜚短流长,招惹是非,人世间就是这样,流言蜚语,难免人言可畏;耳食之言,必将落人口舌。
廖立曾被诸葛亮评价为“楚之良才”,与庞统相提并论,后刘禅继位,自认为他的才能名气仅次于诸葛亮,但职权却游散在李严等人之下,因此心生不满。
一次趁人拜访之时,他公然批评刘备、关羽,枉谈朝政,众人将此事告知诸葛亮,诸葛亮以“诽谤先帝,疵毁众臣”的罪名将其贬为庶民,流放汶山郡,最后郁郁而终。
老子说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”
想要学会处事为人,就要先要管住嘴,收得住心,人生于世,多说无益,不说为佳。管好自己的嘴,就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。
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,不道人短,不言人过,才是孩子最应该掌握的技能。
《临江仙》中写道:“是非成败,转头成空;功过得失,一笑之中。”
三国之事,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,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思考。
闲来无事时,不妨读一读《三国》,你会发现,三国中不光有战火纷飞,还有一个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。
成长就是经历是非时的平静,历经挫折后的勇气,借三国之言,送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,也许便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