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经》中的易指什么,浅谈“易”的三个基本含义!

《易经》号称万经之源,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,更是研究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!

那《周易》是怎么来的呢?《史记》中记载,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,所以说它是文王入狱时对《易经》推演后的总结。

实际上,《易经》还有另外的两种,一个叫《连山易》,另一个叫《归藏易》。算上我们现在买到的《周易》统称为“三易”。《连山易》比较早,是神农时代的易经,《归藏易》是黄帝时代的《易经》。

《周易》与《连山》,《归藏》的很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卦的位置不同,《连山易》它的卦始于艮卦,《归藏易》始于坤卦,然而等到《周易》的时候,是以乾卦开始,这是这三个版本的《易经》的区别。

易经里面的“易”是什么意思呢?易这个字在甲骨文有代表日月的含义。

微信截图_20250704115913.png

东汉有一个奇人叫魏伯阳,他写过一本书叫《周易参同契》,里面就提到:“日月相易,刚柔相当”,从字形上来说,最初的“易”字确实是“日”与“月”的结合。

《周易·系辞传下》里面也提到:“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”,日是阳气的最精华部分,月是阴气的最精华部分,所以合起来,易就象征阴阳的变化,这里面也暗含了一个变化的意思。

总的来说,“易”本身就有变化、规律的意思,但分开来说,这个大的意思下面还可以分成三个小的意思;

第一个是“变易”;第二个是“简易”;第三个是“不易”。学习《周易》,首先要了解这三个原则,这也是你翻开所有的易经书籍都会提到这个知识的原因。

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:“变易”。

一、变易核心就是: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。

例如,当你们看我的文章的时候,看的第一秒已经改变了,第二秒就不同了,时间不一样,环境不一样,心情也不一样,一切,随时随地,都在变。一个高智慧的人不仅知道变化,而且能适应变化,这就是唐代宰相虞世南说:“不读《易》不可为将相”的原因。

《周易·系辞传上》说:“生生之谓易”,什么意思呢?

宇宙万物是生生不息的变化,没有一处是固定的!所以这才是“无常”,通俗一点就是不固定,每天都在变化!

二、“三易”当中的第二个“易”我们称为“简易”。

最典型的代表的就是“全息理论”。

全息理论是研究事宇宙万物之间全息关系特性和规律的学说,这个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规律就是:部分是整体的缩影。它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存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特性。

诸葛亮,伸出几个手指,掐手指一算,就可以了解过去和未来,真的能做到吗?确实可以。

古人在了解了《周易》的规律和宇宙万物之后,将八卦的图案排列在指节上,然后加上时空关系,如同把数学公式排列在手上面,使事情变得清楚,这就是把这么复杂的原理变得很简单,所以叫做:“简易”。

《易经》首先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化,虽然变化的规律是非常复杂的,但当我们理解了原理之后,就会变得非常简单。

三、“三易”当中的第三个“易”我们称为“不易”。

这个最容易理解,我们常说“万变不离其宗”!一切都在变化,但有一个规则是不变的,那是什么东西?就是指的“宗”,科学家称之为“真理”、“本质”!

不管名字是什么,总有这样一件事是不变的,这件事或者东西或者规则可以改变一切!但是自己是不会变化的!所以我们才会说:“万变不离其宗”。

这就是《周易》中易的三个基本含义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