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经》的这五句话,让我幡然醒悟!

宇宙的万事万物是从哪里来的呢?老子说都来源于“道”,所以是“道生万物”。

老子说的“道”分为天道、地道、人道,而且天道地道是利他的,只有人道是利己的,所以人道要向天道、地道学习。

“道”是如何运行的呢?老子说“道法自然”,并不是说自然高于“道”,而是“道”的运行以其自己的本然为法则。

万事万物又是如何运行的呢?老子说“有无相生”,万事万物都是在有和无之间互生互长的,都是从无到有,然后又从有到无。

最后,如果需要让万物落地,那就是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了。

一、道生万物

《道德经》第四十章中说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而有生于无。”

这句话可能结合盘古开天辟地更容易理解一些,原来的宇宙天地是一篇混沌的,是盘古用利斧劈开了这个混沌的世界,于是就形成了天和地。

万物的来源是因为天地之合,而天地来源于原来的混沌世界,是无,而这无就是道,道是万物的根本之源,所以,宇宙规律,自然规律等所有的底层逻辑之所以存在,就是因为有道的存在。

所以,才会有“道生一,一生二,三生万物”的说法。

有这样一个关于“道生万物”的公式:“道”(无)生“一”(有)生“二”(阴阳)生“三”(阴阳和合)生“万物”。

二、天道利他,人道利己
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七章中说: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”

自然的法则,就是减损多余的,用来补充不足的。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的,是剥夺不足的,用来供奉有余的。

自然法则是利他的,是互补互生的,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比如水利万物而不争,比如山中有花有树有草有动物,互相生长互不干扰。

但是人道是利己的,很多人说,所谓的人性就是趋利避害,对自己没利的事情是不会做的,所以,有钱的人就会更加拼命的赚钱,有了大房子还要大别墅。

而没钱的人,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,则会一直没钱,一直在为生存奋斗,有的家族几辈子都是这样。

三、道法自然
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中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

在老子看来,在天地之间有四种东西最为重要,即道,天,地,人。人的行为以地为法则,地的行为以天为法则,天的行为以道为法则,道的行为以自然为法则。

大地承载并生养万物,所以人离大地是最近的,大地需要阳光,空气,四季更替,阴阳之交合,所以离不开天。天的运行是有很多规律要遵循的,所以离不开道。

道法自然并不是说自然高于道,而是道的运行以其自己的本然为法则。

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九章中又说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自然法则是没有偏爱的,总会帮助善人,雨季下雨是为了滋润,冬季下雪是为了保温,春季刮风是为了授粉,秋季的瓜熟蒂落是回报。

而帮助善人的方式,就是让他富足,可以是精神富足,也可以是财富富足。

四、有无相生

《道德经》第二章说:“故有无相生。”

天下万物都是在有和无之间互生互长的,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,然后又从有到无。

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三章又说:“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
狂风不会持续吹整个早晨,暴雨不会持续下一整天的,也就是说,万事万物有开始就会有结束,这是规律,没有一直的富有,也没有一直的贫穷,关键在于掌握平衡之道。

五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中说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
千里的行程,都得从脚下第一步走起,这个世上永远都没有完美的方案,只要是利他的有益于社会的,你就尽管开始去做,从最容易的开始,从最小的事开始,从第一步开始。

万丈高楼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先有设计图,然后打地基,一层一层地建。

一个人,没有足够的积累,你的能力就无法成长起来。看再多的书,懂得再多的道理,不如自己亲手做一遍。

“懂得无数道理,却过不好一生。”这只是凡人的常态。
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