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古传经典《道德经》中,领悟道家丹道的秘密!
一、道可道,非常道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。视之不可见,听之不可闻,用之不可既。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。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
西派丹法,乃先天大道,最上一乘之法,简知而易行,千功万法摄归于一个“定”字,连山以艮,归藏以坤,立坤卦为炉,行虚空中事业,召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。
师曰:心息相依,大定真空,为西派丹法总持之门,阳前一定,乃育药物之川源;阳后一定,乃烹药物之精华。
丹诀虽简,然宣讲非易,故曰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虽易行、易知,但人人却不能真知、真行,为道之哀,故“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”。
二、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,其中有象;恍兮惚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道者,乃先天一气耳。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”借此永生不朽的“道”,假名“金丹”,采而服食,助吾有限形身以长久,故为“长生”。
先天一气,自虚无中来,故必须效法于天,道合自然,天人交修,方合正道。
《阴符经》云: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”
三、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。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
最上一乘,先天大道,乃虚空中事业,是全生延寿之法,向“老天爷”手中“夺取”生命之“权柄”。欲全其生,保其命,必须从“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”这个原理中下手。
诀曰:“杀生者不死。”
“杀”其“自生”,以促助“长生”,此乃千金不传之秘密,请自悟耳(炼精化气)。如果要己身长存,又要先做到“无身”,将此身置于“身外虚空”之中,自然无忧无患而得身长存,故曰“外其身而身存”,虚空中事业也。
四、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以观其妙;常有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天下神器,乃玄关一窍也。玄关作用,妙在“不可为也”。有心守之,为执象;无心为之,又落空亡。要在“有为”与“无为”之间,拿捏准、得中道,方为合法。欲造“鼎”中之“有”,先要立“炉”中以“无”,“器用者空”,才能“有器之用”。
故要身心两无,内外两空,显出作用,以承“阳生”之“妙有”。无,静也;有,动也。用动静之旨,交修于玄关一窍之内,调药、生药、采药、炼药、化药之功,全备矣,则得总持之“众妙门”矣。
五、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守中,玄关作用也,位于大中级,中藏真一,故“守中”就是“抱一”。“守中”之要旨,“虚而不屈”,是为“真空”。“真空”之中而产生“妙有”,阳动而药产矣,所谓“动而愈出”。
愈“虚”而愈“动”,此乃宇宙自然的定式。小静而得小动,大静而得大动,动动不已,直至可以冲关展窍,无不有赖于此。
故虚静之中,忽然而动,坤卦变为复卦,丹经谓之“群阴之下,一阳来复”,《老》谓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”。吾从前所失去者(阳气),重新召唤回来,归复于本宫,是谓“复命”,又曰“药产”。服食此虚空中真阳灵药,可以医治历劫年病,可患不延年长生乎?此乃真正“神仙接命法”也。
六、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我独异于人,而贵求食于母。
物(药物)虽生于“有”,却是根于“无”,此乃道之理也。“无根树”之名,亦是取于此。诀曰:“知白守黑,神明自来。”白者,金精,为乾阳,为“复卦”之象。黑者,水基,为坤阴,为“坤卦”之象。
“阳”生于“阴”中,“有”产于“无”内。如十五之月虽圆,却是源自初一之黑暗也。故造“无极”之中,得真虚静,之后自然生出“太极”之阳动。“求食于母”,就是采取此“真阳”,“先天一气,自虚无中来”也。
七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惟弗居,是以不去。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夫知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夫惟不争,故无尤。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。
上德之士,“药产神知”之际,重入“大定真空”之内,忘心忘形,以无为、无欲、无作、无争之“不采之采”的“采药法”采取之,则“不争而善胜”,不争而不失,故先天一气丝毫不漏,全受全归,“不召而自来”。
若有为、有作的去“采取”,虽有所得,但亦有失,世事非此哉?
八、上德无为,而无以为;下德为之,而有以为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。静为躁君。躁则失君。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。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下德采取,有用有为、有作之“权法”,从动中造出静功,以动生静而制动,作为采药之张本,是不得已而用的方法。
有为、有作的运用,要“得中”方可,要“为而不恃”,“利而不害”,“为而不争”,“功成而不处”,如此才能不被“有为、有作”所贻害。
九、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是谓行无行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圣人无为,故无败。无执,故无失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火候的掌握,完备于斯。药生之时,采取之功,如两兵交战,轻敌必败。故重整定机,灭尽动机,采以不采之采,炼以不炼之炼,为“行无行”,则“无失”、“无败”,终成就其大,而大获全胜。
师曰:一部丹诀全旨,只是一个“心息相依,大定真空”而已。一部鼎炉全旨,只是一卷“无”字真经,一个中央戊己,天人通道,虚空地母而已。
一部药火全诀,只是一个“阳前一定,阳后一定”,诸动百触,莫不以一“定”字应之而已。定而又定,定定不已,至于大死大活,登峰造极而后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