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典籍《周易》,神秘的起源与六十四卦!
提起《周易》,大多数人紧接着联想到的就是占卜,算卦一类的命理学。《周易》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一本卜筮书,但是自从孔子称赞《周易》之后,《周易》的内容就不只是卜筮那么单一了,如今我们了解到的《周易》可以分为义理与象数两个流派。
象数,就是我们所说的命理,占卜之类的流派,通过取象观数推演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。而义理,就是《周易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。
《周易》从象数这一派来说,固然是神秘的,但要因此对这本书敬而远之,那么其中的哲理也就离我们远去了。
《周易》作为群经之首,设教之书,其中的道理自然是极其深奥的,古人在做《易》的时候究竟蕴含了哪些奥秘呢?
在这里,就让我来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!
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点,《周易》与《易经》是不同的,这个问题是这样的:《易经》是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三部易的合称,因为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两部易书在古时候早已经失传了,所以现在我们提到《周易》就会自然地把它跟《易经》划上等号。
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,我们再来继续。
众所周知,《周易》中的文字全是关于”卦“的,所以我们在研究《周易》中的卦之前,还要了解一下卦从何而来。
古人认为万物的起于一个“无极“,这“无极”是天地宇宙万物产生之前的状态。
“无极”中会孕育出“太极”,“太极”在我们看来就是天地未开,混沌未分的阴阳之前的状态。按这个理来说,“太极”只是一个圆,我们常看到的太极图代表的是阴阳分化之后的样子。
在“太极”的运转过程中,会孕育出“两仪”,也就是阴与阳两个方面,在这里,我们卦象的雏形就算是出现了。阳是一条完整的横线,阴是一条中间断开的横线,这两条线我们叫做“阳爻”与”阴爻“。一连一断就代表了阴阳两个方面。当然,连与断只是阴阳的表象,阴阳这一概念可以代表许多组对立的事情,日与月,晴与阴等,都可以被阴阳所代表。
在“两仪”之后会演化出“四象”,在从表象上看,就是在阴阳之上再分别演化出一组阴阳,演化之后我们就得到了“四象”:老阳,少阳,少阴与老阴。有两条阳爻的,阳比较旺盛,所以叫老阳,而阳爻在下,阴爻在上的,代表着阳爻刚刚开始生长,还没有长全,有一半是阴的,所以叫做少阳,少阴与老阴也可以这么解释。
而在“四象”之上再分别加上阴阳爻之后,就又演化出了“八卦”。到这里,古人把世间万物都用“八卦”总结了出来,比如最基本的乾为天,兑为泽,离为火,震为雷,巽为风,坎为水,艮为山,坤为地。
但除这些之外,乾又可以代表父亲,坤又可以代表母亲,其它的卦象自然也不只一个可以代指的事物。如此看来,将八卦看作是古人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论也不是空穴来风。
至于八卦的次序以及各个卦象的方位,对于我们了解《易经》中的义理方面来说并非特别重要,所以暂且不提。
而八卦相互重叠之后就演变出了《周易》中的六十四卦,史记中说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,也就解释了《周易》为什么是周易而不是其它的什么易,同时在文王对整个卦象与每个爻都做出了解释之后,《周易》这本书也就横空出世了。
简单地来说,六十四卦的形成就是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中先产生了一个圆,在圆之后又产生出了阴阳两个方面,产生了阴阳爻,之后在阴阳爻上又产生阴阳爻,然后又产生阴阳爻,最后一下子演化出了三条爻,也就形成了六十四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