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二三知己,胜过万千泛泛之交!
人与人之间,相遇容易,相处难,能成为点头之交,或许不难,但想要成为好友知己,实属不易。
与其费尽心机扩大朋友圈子,不如将自己的圈子收拾干净,好好经营,二三知己,远胜万千泛泛之交。
一、砥砺岂必多,一璧胜万珉
《千字文》中写到:交友投分,切磨箴规。
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,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,在品行上互相告勉。
很多人对擅长交际的理解是:处事圆滑,八面玲珑,左右逢源,实际上,光靠表面上的客套,或者物质上的贿赂,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,朋友不是天天见面,吃喝玩乐、相互吹捧。
而是要真诚,能懂你,在精神上、灵魂上支持你、鼓励你、帮助你,在你有所不足时,指正你,在你跌落谷底时,安慰你。
1917年,由于湖南老家遭遇匪患,齐白石第二次来到北京,做起了北漂,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、刻印。
由于画风偏冷,并不受时人的喜爱,卖画生涯也是相当的落寞。有时候标价很低,仍然无人问津。
在机缘巧合之下,陈师曾看到了齐白石的作品,对这位“湖南乡下老农”的画非常感兴趣。
陈师曾出身名门,祖父是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,胞弟是史学大家陈寅恪,他自己也是北京师范的美术教授。
陈师曾特意去拜会了齐白石,他觉得齐白石的画格调很高,但画法太过拘谨,建议他要放开画,在陈师曾的劝告下,齐白石开始“衰年变法”。
他在《齐白石自传》中写道:余作画数十年,未称己意,……师曾劝我自出新意,变通画法,我听了他话,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。
后来,陈师曾把齐白石等人的画,带去日本展览,引起轰动,齐白石的画被抢购一空,价格也在众多名家之上,从此齐白石声名鹊起。
古人说:砥砺岂必多,一璧胜万珉。
意思是说,交朋友不在多,贵在交真诚的朋友,互相砥砺,拥有这样的朋友是一种幸运,他像一面镜子,帮你认清自己,他真心关心你,为你的失误痛心,直言指出你的缺点。
能交到这样朋友,互相切磋,相互督促,那么前进的道路上,就会少走弯路,多出成果。
二、人生,得一知己足矣
古人说: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
一个人的志趣、品德、事业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,所以交朋友一定要慎重,朋友,需要的不是数量,而是质量,鲁迅先生曾说: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。
这是鲁迅送给瞿秋白的联子,大概意思是:人一辈子有一个知己就满足了,今生今世都会视他为至亲兄弟,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日子里,两人曾相互扶持,并肩作战,当反动人士就贬低鲁迅,说他是杂感家,攻击他是封建余孽、二重反革命时,瞿秋白则高度评价鲁迅,他说:是的,鲁迅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,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,是绅士阶级的贰臣,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!
当翟秋白遭灾时,鲁迅全力救助收留,为他妥善安排容身之地。
瞿秋白因为工作离开鲁迅家时,手录他早年的一首诗送给鲁迅:
雪意凄其心惘然,江南旧梦已如烟。天寒沽酒长安市,犹折梅花伴醉眠。
在令人胆战心惊的时代背景下,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互相鼓励,互相扶持。
蒲松龄说:宴笑友朋多,患难知交寡。
世事像一把筛子,当你走红时,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,难免泥沙俱下、鱼龙混杂,当你落魄时,米往哪里走,糠往哪里走,沙子往哪里走,都会各归其位,人生中能有知己,相扶相助,哪怕只有一个,足够了。
三、灵魂相似的人,总会相逢
《易传》: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物以类聚,人与群分。
一段关系变得渐行渐远,大多数原因,不是距离远了,而是三观不合,三观不合的人,因为认知不一样,所以无法感同身受,生命中,山一程水一程,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灵魂相似的人。
在偌大的世界中,我们都是孤独的,只有频率相同的人,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不为人知。
李白与杜甫,都是历史上伟大的诗人,虽然彼此的年龄有些差距,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日常交往,因为互相欣赏,互相敬仰,两人亦师亦友,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乐。
李白写《戏赠杜甫》:
饭颗山头逢杜甫,顶戴笠子日卓午。借问别来太瘦生,总为从前作诗苦。
杜甫写《梦李白》:
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。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憔悴。
李白和杜甫,一个浪漫,一个写实,他们有太多不同,但他们的三观是一致的。
他们对自己的才华都同样自信,他们的生命力都同样旺盛,都同样具有英雄主义激情,都同样具有远大的抱负,也都同样具有深厚的同情心。
灵魂相似的人,是靠真心和才华,吸引同频的人互相靠近,这种交往,不用讨好,也无需取悦,更在乎的是心灵共鸣,彼此欣赏。
这样的关系,真诚,纯粹,相处不累,也令人安心,美好终会遇见美好,灵魂相似的人,终有一天会相逢。
孔子说:益者三友,友直,友谅,友多闻。
直,就是言行正直;谅,就是真诚不欺;多闻,就是见识广博。
许多人到最后才明白:圈子无需太大,干净就好;朋友无需太多,真诚就好。
二三知己,远胜万千泛泛之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