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懿的处世之道:明处忍,暗处狠,大事成!

司马懿有言:智者务其实,愚者争其名。

不当头、不争名、韬光养晦,是司马懿的处世之道,作为三国乱世的终结者,他是“藏器”的高手,明处忍,暗处狠,于不动声色中攻城掠地,成就霸业。

《鬼谷子》有言:天地之化,在高与深;圣人之道,在隐与匿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藏器于身方可待时而动,游刃有余。

微信截图_20250329142236.png

一、明处忍

出身河内名门的司马懿,家学渊博,文韬武略不在人下,初出茅庐之际,他也曾锋芒毕露,善与人辩,锐不可当,他拜访名士胡昭,与其切磋经史,奇文共赏,侃侃而谈,恰巧另一青年才俊周生来访,司马懿忍不住在他面前彰显学识,高谈阔论。

却不想周生妒才忌能,顿生杀心,买通死士,刺杀司马懿,所幸消息泄露,胡昭及时制止,并告诫司马懿:衣褐其外,藏玉其中,否则性命堪忧,司马懿谨记教诲,自此将“隐忍”之道奉为圭臬。

然而,低调行事的他,还是因显赫的家世与才华,被曹府幕僚杨俊发现,在杨俊的极力推荐下,曹操一纸文书发到河内县,点名要司马懿出仕为官。

之后,司马懿“装病七年”的历史名剧上演,为了不过早涉足诡谲多变的政坛,他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,忍住不厌其烦的试探,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。

在与曹操这场“耐心的较量”中,得以全身而退。

藏巧于拙,用晦而明,寓清于浊,以屈为伸,人在明处,太过进取不免惹来祸端,沉着忍耐才是智者所为。

公元234年,蜀魏之争迎来了决定性战役——五丈原之战。

蜀军远道而来,司马懿采取“拖延战术”,在这场备受瞩目的高手对决中,司马懿只是闭门不出。

最终,两军对峙百日,司马懿大获全胜。

司马懿凭隐忍之道,不战而屈人之兵,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,君子之所取者远,必有所待;所就者大,必有所忍,万众瞩目时,重剑藏锋,别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;肩负重任时,以退为进,而后徐徐图之。

这并非贪生怕死,而是乱世中的求生之道,人生如攀岩,行至高峰时,切勿张扬自满,急于求成,越是受命运青睐,越要忍住彰显自我的欲望。

二、暗处狠

公元238年,盘踞燕赵故地的“东北王”公孙渊,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斩首,砍下的头颅送至魏国帝都,悬于城门示众,以此震慑与其勾结的臣子,公孙渊的死,不仅令各地军阀胆颤,还极大地掣肘了孙权。

冷兵器时代,骑兵克步兵,东吴的马匹孱弱不堪,而公孙渊所在的辽东盛产悍马,公孙渊一死,孙权再也无法去辽东买马,战斗力大大削弱,而斩杀公孙渊的幕后黑手,正是司马懿。

彼时,司马懿虽位极人臣,却深受魏明帝曹叡忌惮,被排挤在中枢边缘,但退居幕后的他,犹如隐匿于草丛的狮子,暗中观察时局,伺机而动,杀伐果断。

一次对蜀作战中,司马懿按兵不动,待对方撤军时,又偷偷跟在后面,军中有人不忿,叫嚣着主动进攻,司马懿怕败事,二话不说将其斩杀,众将只知他胆小怕事,谁曾想竟是如此狠绝,自此对司马懿唯命是从。

司马懿明处能忍,暗处更狠,对人对己都有一副铁腕。

装病那几年,他彻夜苦读,兵法典籍几能成诵,一刻不允许自己放松,后因“太子党”的身份被曹操冷落,却能夜以继日地办公,连喂马的活都亲力亲为,他戎马一生,在操练兵马上下足功夫,亲率部下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

司马懿不露“狼顾之相”,善于在背后集聚能量,终成有魏一朝的“鹰扬之臣”。

潜龙勿用,阳在下也,或跃在渊,先谋己身,真正的狠人,不是人前的飞扬跋扈,不可一世,而是人后的谋定后动,稳扎稳打,正所谓,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。

若想成事,人要学会使暗劲儿,沉稳地精进自己,果敢地朝目标前进。

三、真正厉害的人,都不动声色

公元239年,曹叡去世,太子曹芳继位,朝廷顿时演变成司马懿与宗亲曹爽分庭抗礼的局面。

起初,曹爽对司马懿颇有忌惮,但见他步步退让,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谋权,为了问鼎朝堂,他公开建立小圈子,大张旗鼓地招揽人才,不惜一切代价排挤司马懿。

为了掌控军队,曹爽高调出兵蜀汉,还搬出“非宗亲不能带兵”的先帝遗言,卸了司马懿的军权,曹爽高歌猛进,而年至花甲的司马懿却显得老态龙钟,后劲不足。

8年后,曹爽一支独大,司马懿辞去太傅之职,回家养病,司马懿一走,曹爽愈发猖狂,玩弄皇权于股掌之间,纵容手下巧取豪夺,过上了穷奢极欲的日子。

两年后的一天,曹爽陪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祖,忽然接到京中急报:司马懿反了。

公元249年正月初三,司马懿父子发动“高平陵之变”,夺回军政大权,一举粉碎曹爽政权。

曹爽至死才明白,这些年来,司马懿并非坐以待毙,而是一直在暗中较劲,朝堂上,司马懿不与曹爽争权,而是转向实务,劝课农桑,兴修水利,安抚灾民。

军政上,他培植亲信,安插眼线,在他的安排下,儿子司马师是护军,司马昭是议郎,儿子们官职不高,根本不被曹爽器重,却是司马懿的左膀右臂,可帮他洞悉时局动态,致仕后,司马懿再次装病,借机联络旧臣,收揽死士,制造舆论,为政变做足了准备。

在魏末的这场政治角逐中,真正的狠角色不是气焰滔天的曹爽,而是不露神色的司马懿,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,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改换门庭,成了司马氏的天下。

古语言:“光而不耀,静水深流。”

心气浮躁,急于求成者,极易将自己的致命短板露于人前。

而低调内敛之人,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,最难被人揣度驾驭,鹰立如睡,虎行似病,正是攫人噬人的手段。

人生在世,要学会不动声色地进取,有所藏,才能有所露,这是进阶之法,亦是破局之道。

司马懿有“冢虎”之称,在纷繁乱世中,犹如深藏洞穴的老虎。

他将隐忍之术,演绎得淋漓尽致,不鸣则已一鸣惊人,从稚嫩而锋芒毕露,到老辣而重剑无锋,他向世人展现了强者的成长路径,庸才哗众取宠,智者不动声色。

谨慎为人,小心驶得万年船,暗中努力,方能永立不败之地,先稳后等,谋定而后动。藏于九地之下,终有一日,可动于九天之上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