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级的断舍离,是整理自己!

wechat_2025-08-29_104836_342.png

《道德经》有云:少则得,多则惑。

人生就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,拿得起,更要放得下。

舍弃生命中不必要的部分,才能明了内心真正的需求。

越是优秀的人,越擅长断舍离,清理不必要的物品,整理不必要的执念。

一、整理房间,断杂乱

庄子《人间世》说: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

一个人居住的房间,会影响他自身的风水和运道。

居家环境凌乱不堪,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必然随之散漫懈怠。

学会整理房间,扔掉不必要的物品,丢掉不必要的负累,保持干净整洁。

如此,才能舒展心情,澄澈心灵,让家庭和谐美满,让事业顺风顺水。

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有:早、扫、考、宝、书、蔬、鱼、猪。

其中的“扫”,就是每天打扫屋内屋外,清理邋遢脏乱,让房间井然有序,窗明几净。

曾国藩除了自己扫屋擦桌外,还在家书中告诫弟弟:

诸弟不好收拾洁净,比我尤甚,此是败家气象!嗣后务宜细心收拾,即一纸一缕,竹头木屑,皆宜捡拾伶俐,以为儿侄之榜样。

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下,后代子孙从不懈怠,日复一日地整理房间,断绝杂乱。

数百年来,曾氏家族人才济济,无一败家子,和世世代代谨记家风家训息息相关。

古语有云:高堂素壁,无舒卷之劳;明窗净几,有坐卧之安。

房间就如同一个储水池,只进水而不排水,最终会成为一池死水,表面看着清亮,底层都是烂泥。

房乱心乱,屋净人静。

整洁的居住环境,会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,吸引正能量的磁场,好运福报不请自来。

二、整理内心,舍贪欲

孟浩然《题大禹寺义公禅房》:看取莲花净,应知不染心。

一个人内心干干净净,人品没有污点,自有一份高贵。他们不会被物欲裹挟,不会坠入欲望的深渊。

也许他们并不富有,但是却活得舒心、安心。

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,权势日盛,很多下属都来巴结他。

其中有一个县令送给他一副王羲之的字,珍贵异常。

曾国藩爱不释手,连夜赏完后原封不动送了回去,对县令说: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。

曾国藩为官几十年,清廉自守。

下属送来的礼物,每次只取一些不太贵重的小玩意儿留下,既不伤别人的面子,也不坏自己的品行。

曾国藩说:慎独则心安。

一个人内心干净澄澈,才能无愧天地,不惧鬼神。

努力成为一个内心干净的人,乘着熹微的光,不遗余力的前行吧。

摆脱欲望的束缚,活得简单干净,到了一定的年龄,自然会有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,这是一种返璞归真,也是一种岁月的赏赐。

三、整理圈子,离烦忧

年轻时,很多人热衷于社交,拓展圈子,结识人脉。

但越往后越明白,社交场上的主宰,从来不是友谊,而是价值的交换。

相反,在无用社交上倾注大量时间精力,应付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,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,烦忧不断。

圈子虽小,真心就好,学会整理自己的圈子,拥有舒服的关系,才最重要。

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《敲门》中写,自己曾经很爱交朋友。

一听到敲门声,他就迫不及待地去开门,一边从书房跑出来,一边喊着“来了来了”。

但每次开门后他就发现,来的大多是些莫名其妙的人,说的一律是为难他的事。

这些人来找他,压根不是为了建立一段友谊,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,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
在一次次让人敲门开门中,他不仅失去了专心创作的时间,心中更是不胜烦忧,甚至在家都不敢作声。

后来,他便决定不再合群,没有预约的人突然到访,坚决不开门招呼迎合。

这样贾平凹才得以远离喧嚣困扰,专注读书写作,获得了身心的双重愉悦。

钱钟书说:门外的繁华,不是我的繁华。

一个人看清了圈子的真相,更愿意回到安静之中,享受独处。

毕竟,朋友要的是质量,而不是数量,圈子要的是舒心,而不是烦心。

宁可孤独,也不将就;宁愿冷清,也不违心。

周国平说: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,对他而言就成了无关之物。

人生,就是一场化繁为简的智慧之旅。

学会整理自己的人生,以澄明之心面对世界,才能过上属于自己的极简生活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