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商范蠡:抓住《道德经》总纲的一个“反”字,实现巨富人生!
著名哲学家张岱说:“道家,其理论之湛深,思想之缜密,实超过了儒墨两家。”
先秦诸子百家还没出现时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早已问世。当老子骑着青牛,踏着紫气归隐后,由于兵荒马乱,其典藏散落民间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家学子,在老子的基础上,从自己的立场出发,各执一端,各圆其说。
于是,孔子、墨子、孙子、孟子、庄子、韩非子、鬼谷子等诸子并发,道家、儒家、墨家、兵家、法家、纵横家等百家峰起,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,也因此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。
由于各人对“道”与“无为”思想理解的不同,道家内部也开始发生衍生,形成了老庄学派、杨朱学派和黄老学派等不同派别,将老子的道学推向另一个高峰。老庄学派由老庄发起,杨朱学派由杨朱发起,而黄老学派,经过学者研究,极有可能是道商始祖范蠡发起。
一、黄老道派源头
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,在《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》一文中阐述说:“帛书《黄帝四经》,引用范蠡的言论,达十七八条之多,从其中的思想线索,便可看出,范蠡极有可能是黄老道学的关键人物……而且,想‘圣人因天’、‘必顺天道’、‘知天地之恒制’等论点,以及‘赢缩转化’之道和推天道以明之事的思维方式等重要论题,都显示出,范蠡上承老子思想而下开黄老道学之先河。”
但随着朝代的更迭,历史的递进,道家思想逐渐演变,被不同人所用。如在东汉末年,道家思想为农民起义所用,从而深入社会的下层,演变为道教。
魏晋时期,道儒合二为一,演化为“玄学”,奉《周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为“三玄”,玄而又玄,众妙之门。
魏晋之后,道家虽没有再出现和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派,却一直被奉为经典。
如陈鼓应教授就认为:“如果抛弃历史和学派的成见,实事求是看待中国的哲学发展史,中国哲学实际上是一系列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干,道、儒、墨、法等互补发展的历史。”
也就是说,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,已然是儒释道有机融合的智慧结晶,但在古中医、文学、书法和戏曲等领域,“道”依然独占鳌头。
二、《道德经》:反
《道经》第一章,具体阐述了“道”这一概念: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(jiào)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接着,老子在第二章道出了道家智慧最鲜明的特点,就在于对人世间一切厉害关系转化的深刻洞察。
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”
天下如果都以“美”为标准,那就坏事了;都以某一标准为善,这就不好了。故而,“有”和“无”是相对产生的。
所以,圣人会用“无为”的方法来做事,用“不言”的方法来教导,万物生发而不抗拒,养育而不据为己有,做事而不自恃己能,成功而不居功自傲,正是因为不把功劳归于自己,所以功绩才不会被人们忘记。
无论在自然界,还是在社会中,都存在着大量对立的矛盾。诸如美丑、善恶、长短、高低、生死、贵贱、难易、盈虚、福祸、刚柔、有无等等。
老子指出:“反者道之动。”也就是说,“反”就是事物运动的总规律。一个“反”字,就是对这些矛盾的抽象概括,必须接受的是,事物都是以相反相成的状态存在的,并且相互转发,任何一个事务,一旦离开了它的对立面,另一面也将不复存在了。
所以,老子说:“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”、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。所谓“物极必反”,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。
并且,事物都是有着它自然的规律,从一定的起点出发,经过一段运动后,又返本复初,回到起点,如月满月亏,事物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着。
三、道商始祖范蠡
正是范蠡参透了祖师爷老子的“道”,才能以道治国,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现复兴,在齐国成为贤相,身居高位后又从容隐退得以明哲保身。然后辞官下海,以道经商,无往不利,实现了经世济民、天下共富的圆满人生。
今天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:“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阶层,决定了读什么样的学校,找什么样的工作”。似乎,一切都已经固化,很难改变,寒门出贵子是一个伪命题,普通民众已经越难看到出头之日。
然而,2500年前,范蠡出身不好,可他靠着对“道”的开悟,逆袭成为官至相位、财至巨富的顶级人生。
出身能否决定命运?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是的。对于少数人来说,不是。
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呢?除了财富,还有文化、智慧,以及对生命本身的践行。文化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,更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灵魂。智慧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,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无欲无求,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的合理追求,而是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,不被过度的物欲所束缚,智慧在于懂得平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。
老子说,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;儒家强调中庸;易经讲究中正。
物极必反,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减肥节食,到最后要么反弹要么厌食症。凡事有它必然的规律,无论是追求财富还是权力,得的越多,舍的也越多。有智慧的人,懂得取舍、明白进退。
至于出身和阶层,老子说,万物为刍狗。庄子说,道在蝼蚁,在瓦壁,在尿溺。无论什么出身,都可以追求道,所以不要被所谓的出身困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