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吉人自有天相”,如何成为一个“吉人”?

微信截图_20250319102116.png

民间有句俗话“吉人自有天相”,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吉人会得到上苍的帮助。正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所说的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”,上天是不分亲疏的,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人。

“吉人”可以简单理解为善良的人、有德行的人,吉人并非是那些有本事的人,再平凡的人,只要能做好这四点,也会成为一个被上苍庇佑的“吉人”。

一、知足常乐

明明自己拥有了很多,为什么还是感到不快乐?这是因为自己的不知足。

《庄子》有云“平为福,有余为害者,物莫不然,而财其甚者也。”

拥有的差不多,就是真正的幸福;如果拥有的太多,反而会成了祸害。物质多了,莫不是这样,而财物多了,就更为突出了。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又说道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”,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,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。

欲壑难填,不知道满足很容易让自己身陷囹圄,不但会丢掉属于自己的幸福,反而还会让自己身陷囹圄。

广厦万千,夜眠仅需三尺;家财万贯,一日仅需三餐。做人要学会知足,知足了才能感到幸福,才能对生活充满向往,才能让自己的善行得以实现。

二、乐善好施

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,要做一个善良的人,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。

拥有善心,然后付诸行动,用自己的善行去温暖这个世界,《史记》有云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
乐善好施就是喜欢做善事,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。

也许我们不是那么富有,然而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,伸出援手,尽自己微薄之力,这种善举值得每一个人称赞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有云:“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”

一天之内要做三件善事,那么三年之内必定会天降福报,乐善好施并非是“筑桥铺路、凿井引水”这种大善,丢给乞丐碗里一枚钱币也一样是一种善行。

三、淡泊名利
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,身在世俗社会,每个人很难摆脱“名利”二字,更不乏每日为了名利奔波的人。

追名逐利容易让人深陷其中迷失了自我,也会让名利蒙蔽了双眼,失去了心中的善念。

“名者,实之宾也”,庄子认为,所谓的名声和利益,不过是表面的过往宾客,跟天上的浮云一般,终究会飘散。

做人要看淡名利,不要被虚名所累。

老子《道德经》也有“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”,淡泊名利是一种让人成功的境界,而追逐名利则是阻碍成功的一种贪欲。

四、心存敬畏

正所谓万物皆有灵,早在上古时期,人类就对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产生敬畏之心,这并非是一种愚昧,本质上是对生命的热爱。

敬畏自然,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;敬畏生命,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。就像常常听到的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这句俗语,它在告诫人们不要做亏心事,头上三尺的地方有神明在看着呢,心存敬畏,能让自己的行为得到约束。

孔子讲君子要有“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,你可以不相信命运,但是要心存敬畏;对那些道德高尚的人,也要心中存有敬畏;圣人所说的话蕴含着哲理和大智慧,同样也要敬畏它们。

“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凶人语恶、视恶、行恶,一日有三恶,三年天必降之祸,胡不勉而行之。”

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然会无愧于心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