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三大忌,碰到一定要躲开,才能越走越顺!
曾国藩曾言:“机巧取巧,自负傲慢,与人交往不真挚,此种行径注定遭天谴。”
一个人若行事机巧,自视过高,待人处事毫无真诚,必将在未来失天宠,唯有坚守拙朴与真诚谦和,方可远离灾难,赢得一番成就。
一、忌巧
文学巨匠刘震云曾言:“我们民族缺少的是愚笨之人,在众多聪明者之中,越显聪明者越需培养坚韧与实际的精神。”
投机取巧,或许能取得短暂的胜利,但终究会有东窗事发的那天,唯有真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依靠强硬的政治手段上位,但不可否认,这位皇帝治国有方,他虚心纳谏,亲民爱民,使得天下长治久安,开创了贞观之治。
李世民审阅奏章,每当看到有益于国家的奏疏,都命令手下记录在墙上,即便是他的书房卧室,也留下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奏章,下朝之后,他常常在铺满奏章的卧室里来回走动,边走边思考治理国家的方针。
如此勤奋的皇帝,令群臣都感到敬佩,李世民的治理能力也日渐成熟,在李世民的辛勤运作下,数十年间,大唐国势日盛,国泰民安,万国前来朝贺。
大唐贞观之治,也被载入史册,成为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争相效仿的典范。
天下最拙胜过天下最巧,生命路上无捷径,一蹴而就之法无存在,成功者皆懂得笨拙之道。
唐宋八大家之一,欧阳修,文才独步当时。
有人问其成功秘诀,他曰:“马上、枕上、厕上皆作文章。”
善用零散时光,精心用心,必能有所斩获,勤奋可战胜天下难事,避免机巧,抛弃取巧,踏实完成个人使命,时间终会给出答案。
二、忌贪
有一次,孔子在祭祀仪式中,看到一物——欹器,似一挂罐,中虚外实。加水至半,平如旧;涨满则倒。
孔子观后,告弟子曰:“物满则覆,为人处世,必当保持谦卑,莫要自负。”
齐桓公深爱此物,经常设于座右,以警惕自负,月圆则缺,水满则溢,乃天道亦人生之常,人若傲慢,目空一切,灾祸必至。
清代史学家张廷玉有言:“盛满则灾,谦和长享福。”
傲慢必将招来祸患,君子务须谦逊。
那些走得更远之人,从不趾高气昂,而是怀着谦虚、甚至卑微的心态,虚心聆听建议,不断自我完善,如此年复一年,定可成就一番事业。
三、忌不忠
曾国藩曾经说过:“贰即多猜忌,缺乏忠诚,坚持无恒心。”
换言之,天道最厌弃人之不诚实,事之不专注,不坚实不诚,则不能打动人心,唐代萧至忠约友会面,恰逢大雪,家人劝他不要出门。
萧至忠言:“君子言而必信,不能因下雪而失信。”
等他到了约会的地点,才发现朋友还没到,于是,他就在积雪中默默等待,良久,朋友才姗姗来迟,而此时的积雪已足有一尺之厚。
程颐言:“以诚感人者,人亦当诚而回应。”
待人如此,人亦如此,唯有真诚相待,方能得人之信任,唯有真诚相待,人生之路方能走得更远,对人真诚不二,对待事业更要专注。
王阳明言:“志不移心如痛。”
恪守己志,犹如心如痛,焉有暇思其他?因此,真正有所成就之人,专心致志,心无二用。
孔子书写三绝,修《牛皮绳》多次才成圣人,曹雪芹改写十年,经过五次润色,方创作出《红楼梦》,李时珍品味百草,行千里,三十年方成《本草纲目》。
恒心铸就成就,无恒心万事崩溃,成功非偶然,需坚持,明确方向,始终如一,方能获得收获。
踏实工作,杜绝机巧取巧,方可真正有所建树,对人谦和,不傲慢,不自负,可不断成长,远离灾难,真诚专一,心无二用,方能赢得信任,达到目标。
圣人行之常,达者遵天命,若能做到此三点,必能得天眷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