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:这味药号称补气王者,补虚益气,气虚、气滞、气逆都不怕!
“树活一张皮,人活一口气。”
有人说,人活着,全靠一口气支撑着,屹立不倒,这口气就是我们的精气神。《难经集注》中说:“气者,人之根本也。”
意思是说,气是生命的基础。人因为气聚而生,因为气散而灭,因为气的支持,活的生气勃勃,因为气的主导,活出气象万千,而当人气息奄奄的时候,便气数将尽。
那这么重要的“气”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中医学对它又有怎样的认识呢?
中医讲的“气”是什么
《素问·保命全形论》说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”、“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”
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物质,而人来源于自然,也就是“天地之气”的产物。人的形体构成,是以“气”为最基本的物质基础。
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”
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。人生存于自然界中,人的生长、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从“天地之气”中摄取营养物质,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,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。
把人体比作社会,五脏六腑则是城市,经络就是各种联通的道路。道路上跑的车辆及各种物资就是气。也就是说,气是整个系统的能量能源。
气有什么作用
总的说来,气有化生、推动与固摄血液,温养全身组织,抗拒外邪,推动脏腑组织的活动等作用。
1. 气的推动作用
气具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,气活力很强,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;能推动血液的生成、运行,以及津液的生成、输布和排泄等。
2. 气的温煦作用
《难经·二十二难》说:“气主煦之”,即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,人体的体温,各脏腑、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,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,都要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。故说“血得温而行,得寒则凝”。
3. 气的防御作用
气具有护卫肌肤、抗御邪气、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抵御外邪的入侵;二是驱邪外出。
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说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;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
即是说气的防御功能正常时,邪气不易侵入;或虽有邪气侵入,也不易发病;即使发病,也易于治愈。
4. 气的固摄作用
气对精、血、津液等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,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,一是固摄血液,防止血液溢出脉外,保证血液在脉中的正常巡行;二是固摄汗液、尿液、唾液、胃液、肠液等,控制其分泌和排泄量,以防止体液无故丢失。
三招对症食疗,补足你的底气
1. 气虚:元气不足
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,常见的表现是身体虚弱、面色苍白、呼吸短促、四肢乏力、头晕、动则汗出、语声低微等。
这时我们就要补充不足的气了,中药里面就有一味被誉为补气第一药的药食同源药材——黄芪。
作为补药之长的黄芪,中医认为其性微温,昧甘,归肺、牌、肝、肾经。
《中国药典》记载:“黄芪味甘性微温,具有补气固表、托毒排脓、生津养血、利尿生肌之功。”
同样是补气,为什么不用疗效更快的人参呢?
人参补气的作用比黄芪更强,但人参补的是元气,药效迅猛,容易生燥上火,多用在身体亏损严重、气脱,或急重症人群。
黄芪不同,它五脏皆补,且重在补肺脾之气。药性温和不峻烈,能温顿地补足“底气”,所以能有效的改善与元气不足的疲倦、乏力、头晕等不适。
另外,黄芪擅长补肺气,卫气散发于全身,是藉由肺气的宣发来实现的。肺主皮毛,皮肤与毛发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,如果肺气无力宣发,则卫气无法敷布体表,易使外邪入侵。
所以,补益卫气的前提,在于补肺气,所以能有效的改善气虚导致的容易感冒等不适。
对症食疗:黄芪+山药。
气虚的情况黄芪可以与山药搭配使用,山药具有健脾补肺、益胃补肾、固肾益精、强筋骨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黄芪与山药配伍同食,因为黄芪能补气升阳,山药可补脾养肺、固肾精,可谓相得益彰,把脏腑的能力都提升起来。
2. 气滞:脏腑之气阻滞
气滞(又称气郁),是指脏腑、经络之气阻滞不畅,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。
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,胀满疼痛;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,胁痛易怒;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,痰多喘咳。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,或相应的症状。气滞过甚可致血瘀。
出现气滞的原因有很多,除了情绪心理的影响,现代人还因工作强度大、经常熬夜、劳累等,造成气血亏虚,中医认为还有一种虚性的气滞气郁,是由于气虚,无力推动气血向前运行,导致的堵塞气滞。
如果这时单纯的行气疏肝,会让人体的气更加虚弱,此时需要补充推动的力量也要疏导气机,同时进行。
对症食疗:黄芪+玫瑰花。
此时我们可以用黄芪与疏肝解郁的食材搭配,最为常见的就是黄芪配伍玫瑰花,黄芪补气,玫瑰花疏肝解郁化瘀,所以二者合用肝气、气机都通畅。
一方面可以用于气虚气郁所致的神疲倦怠、肢体乏力、少气懒言、头晕目眩、心悸怔忡、体虚自汗、失眠健忘、肢体麻木、妇女月经量少、月经延期,甚至闭经等症状的调治。
另一方面,也可以用于肝郁气滞、气滞血瘀,所致的胸膈满闷、两胁胀满、爱长叹气、心情抑郁或者烦躁易怒、夜寐不宁等症状的调理。对于体质虚弱但又兼夹气郁的人群,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
3. 气逆:气机升降反常
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出入反常,应降不降,气机上逆,或横逆的病理变化。临床以肺气上逆、胃气上逆为多见,肺气上逆则咳嗽、气喘;胃气上逆则恶心、呕吐、嗳气、呃逆等。
气逆是由于气机不降所致,但是黄芪可补气升提,这样会不会加重气逆的症状呢?
但是古代医家却有很多黄芪治气逆的方子,其中黄芪建中汤、升阳益胃汤就是其代表,其实应用的关键还是需要结合人的具体病机,针对虚性的气逆是尤为适用黄芪,特别是久病最易损伤脾胃,气血亏虚,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,中焦气机不利则升降失司。
黄芪补脾胃之虚,元气充足,五脏生化有序,无逆气上冲之弊,由于气机不畅引起的虚性气逆尤为合适。
对症食疗:黄芪+砂仁。
此时我们可以用黄芪与降胃和逆的食材搭配,最为常见的就是黄芪配伍砂仁,砂仁性味辛、性温,归脾、胃、肾经,可化湿开胃(来源:《中医药典》)黄芪配伍砂仁可用于调治湿阻气滞证,改善胃胀、嗳气等不适。
砂仁还可温脾止泻,可用于调理脾胃虚寒之呕吐及食伤胃寒呕吐,与黄芪同用时可使其功效增加。
黄芪还有补气升阳之用,用黄芪配伍砂仁泡水或煲汤喝,可调治脾气虚弱、脾虚中气下泻等脾虚气陷证,久泄容易腹泻的情况。
总的来说,黄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,可百搭,当茶饮、煲汤食疗或中药配伍,素有“十药八芪”之称,是中医补气圣药,被李时珍誉为“补药之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