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:酒喝多了怎么办?收藏这个方子,以备不时之需!

酒逢知己千杯少,今朝有酒今朝醉。
酒在餐桌上有一股特殊的魔力,特别是节日,是打开大伙话匣子的有效工具。
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,酒还赋予了文化的定义,常言道“感情深,一口闷”,更是道出了酒量能代表交际的诚意。
不过,小酌怡情,大醉乱性。
喝一点活跃气氛,那是可以的,喝过头了,身体就可能吃不消了。
解酒的中药,有一个中药是葛根花,喝醉后煮水服用很好,另一个是枳椇子,枳椇子还有一款食疗膏叫玉蚕枳椇膏,是喝酒应酬随身必备的利器,餐前餐后都能服用,解酒也是特别好。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,来自于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《内外伤解惑论》,名字叫葛花解酲汤。
葛花解酲汤:白豆蔻仁15克、砂仁15克、葛花15克、生姜6克、神曲6克、泽泻6克、白术6克、陈皮5克、猪苓5克、人参5克、白茯苓5克、木香3克、青皮3克。
我们先看看东垣老人是怎么理解酒的,他觉得酒是“大热有毒,气味俱全”。
酒是水火相容之物,看上去是水,遇火能燃,具纯阳之性,走而不守,故行药势,所以少量的酒能行气血,作药引,酒过量了,会因自身的特性,酝酿湿热。
长期酗酒,会引起酒精肝、湿疹、荨麻疹、胆囊炎等。
东垣老人,觉得如果伤了酒毒,应该就着酒的特性来治疗,酒有挥发性,发汗是最好的,其次就是利小便,这种操作叫上下分消其湿,从而创制了葛花解酲汤。
前文说到葛根花解酒的效果很好,自带升清降浊的属性,诸花皆散,清阳往上升散,浊阴就能往下走,浊阴也就是湿热。神曲跟酒一样都是发酵而来的,同气相求,所以能治酒积,同时也能健胃消食。
湿热的问题首先要想到中焦,脾胃受湿热所困,不能正常运化了,所以要唤醒脾胃的活力,就加入了芳香醒脾的药,白豆蔻、砂仁、陈皮,芳香可以辟秽,可以醒神,可以化湿。
人参、白术、生姜的加入补脾益气,助脾胃运化的同时,因为整个方子的主基调是祛邪,清湿热,祛邪的同时要兼顾胃气,也为下一步的行气化湿作准备,生姜还能降逆止呕。
为了推动湿浊排出,叫来了木香、青皮,这些都是行气药,木香气味浓烈,香气很重,有发散的力量,所以能疏通气机,木香走三焦经,通调三焦之气,对全身的气都能起到调理的作用,青皮是橘子还没成熟的状态下采摘的,色青入肝,比陈皮药性骏猛,能破气。
最后就是用利水药把这些湿热从下分消出去,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,大家想到了谁?五苓散。
五苓散是著名的利湿方,这里没用桂枝,因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经明确说了酒客病不能予桂枝汤,不能用桂枝反助其热,所以桂枝这味昔日的战友,只能退居幕后。
东垣老人还在《脾胃论》中对此方的适应症进行了详细的解说:“治饮酒太过,呕吐痰逆,心神烦乱,胸膈痞塞,手足战摇,饮食减少,小便不利。”
需要提醒的是,这个方子是不得已用之,老人家也知道大家的心思,应酬一时喝多,方子是用来解燃眉之急的,解酒的!不是用来调理身体的,并告诫那些喜欢喝酒的人,不能用这个方子作为长期调理,对身体不好。
当然,他也告诫不要以为方子好使,就有恃无恐,天天喝酒,这绝对不是他创方的初衷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