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:怪病多痰湿,化掉全身的痰湿!
说到痰湿,很多人往往会想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,叫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。
痰湿的生成跟脾肺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,脾把痰湿炼化出来,紧接着,痰湿向上游走到肺,肺气受到影响,不能宣发肃降,这样,肺就变成了一个容器,一个贮痰的容器。
但其实痰湿这件事,除了跟脾肺有关,还要责之于肾。
奇怪,痰湿跟肾又有什么关系呢?我们从一则医案讲起。
话说民国时期,有一位妇人,体内痰湿很重,已经到了吃不下饭的地步,而且稍微活动下就气喘吁吁,喝了三年的汤药都没能治好,最后找到了在当时颇有名气的张锡纯。
张锡纯诊完脉,再看这妇人喘的厉害,当下心中就有数了,这是明显的肾虚,肾不纳气啊。于是就在化痰的方药中加了几味补肾药,妇人只喝了几剂就痊愈了。
肾主封藏,它可以把人体一些非常宝贵,非常精华的东西藏起来,但是这个肾呢也会开小差,有时候藏得住,有时候藏不住。
我们可以把肾想象成一个木桶,有一天这个木桶出现了破损,桶里的水就要往外漏。所以肾虚不只是说肾中精气消耗太快,不够用了,它还会往外漏,漏到哪里去了呢?漏到膀胱去了。很快,膀胱就被填满了,从一种空虚的状态变的饱满充实。
这个时候,脾胃里面的水饮就没有办法往下排,本来这些水饮是可以通过膀胱,通过小便利出去的,现在全都堆在脾胃里,慢慢地就形成了痰湿。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肾为生痰之本。
贰
再回到案例中去,张锡纯开的方子是什么呢?理痰汤。
顾名思义,它可以帮我们把身体里的痰湿从肺到脾,再到肾,从上到下都理顺,然后一并清理掉,大家看,这个立意就比较深远了。
理痰汤:芡实30克,清半夏12克,黑芝麻(炒,捣)9克,柏子仁(炒,捣)6克,生杭芍(白芍)6克,陈皮6克,茯苓片6克,水煎服。
半夏、陈皮、茯苓,再加一味甘草是古方二陈汤的配伍,二陈汤主要是化脾痰和肺痰,理痰汤可以看作是二陈汤的一个加减方,用张锡纯自己的话说,理痰汤可以弥补二陈汤的不足,当然不是说二陈汤不好,二陈汤是化痰的祖方,也是基础方,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,二陈汤就是那夯实的地基,地基打不好,这楼就盖不稳。
张锡纯的这个理痰汤主要有两大特点:
第一,他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,而且用量很大,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。
芡实有什么作用呢?
它可以补,不光能补肾精,还能补漏洞。这样一来,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,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,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。
另外,芡实在入肾之余还可以入脾,《本草经百种录》说它是“脾肾之药也”,《本草从新》说它能“补脾固精”。
历史上有一个人对芡实情有独钟,这个人就是苏轼,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,他还非常注重养生,据说,苏轼每天都要嚼食芡实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坚持不懈,到了老年依旧思维敏捷,文思泉涌。
腹泻的人,尿多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点芡实,不一定要嚼食,可以煮粥,也可以打成粉,吃上一段时间,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能培补起来。
第二,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、柏子仁。
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,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,容易上火。
黑芝麻是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仁,柏子仁是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,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,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,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,还能润肠,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,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,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。
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,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,通过小便排出去。
陈皮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行气,痰湿不过是身体里的一团败浊,就像自然界的一潭死水,它是怎么到处游走的?靠的就是身体里的那股气。陈皮可以推动身体里的痰湿往下走。
理痰汤的思路是这样的,首先用半夏把痰湿化开,再借着降逆的作用和陈皮一起让痰湿往下走,然后用黑芝麻、柏子仁来润肠,白芍、茯苓来利尿,让导下来的痰湿兵分两路,一路从大便走掉,一路从小便走掉,芡实可以补肾,那边攻,这边补,等于是从根上切断痰湿的来源。
什么样的人适合用这个方子呢?
头面部老爱出油,不清爽,喉咙里时常有痰下不去,同时又伴有一些肾气虚弱的症状,比如,腰膝酸软,怕冷乏力,口中干渴但又不爱喝水等等,就可以用这个理痰汤水煎后取药汁服用。
最后祝大家都能身轻体健,远离痰湿的困扰。